海外网12月30日电 中评社香港12月30日报道 在全球诸多媒体评出的2013年十大国际新闻中,“叙利亚内战”几乎毫无悬念地名列其中。而这条新闻去年就已出现在诸多“十大”之列。
旷日持久的叙利亚战争,涂炭生灵,造成严重人道主义灾难,这个国家已经到了再打下去就要彻底变成废墟的地步。与此同时,地区安全也受到严重威胁,危机外溢的风险并未减小。
一些国际问题评论员将叙利亚战争同当今整个国际形势联系在一起,甚至提醒人们,2014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。
这种“联想”源自某种“相似性”:同一战前一样,当下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掌控局面,各国力量此消彼长,世界正处于再平衡的动荡期。
毫无疑问,这种貌似深刻的看法经不起推敲。尽管今年夏天叙利亚乱局急剧升温,个别外部大国甚至扬言要进行武力干预。然而,美俄就处理叙利亚化武问题达成的原则性协议让局势峰回路转,落实上述协议的工作正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。
其实,出现转机的不单是叙利亚问题。博弈多年后,美国同伊朗的关系出现历史性的解冻,伊朗和有关六国终于就伊核问题达成第一阶段协议。经过马拉松式的谈判,世界贸易组织成立近19年来终于达成了首个全球性贸易协定。
透过这些现象,人们再次看到了大国在热点问题上的立场协调与务实合作,感受到了各国解决全球性问题的迫切心理。毕竟,世界同100年前截然不同。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,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未来国际秩序构建的方向。英国专栏作家马丁·沃尔夫认为,“政治方面的挑战在于,围绕那些会让几乎所有人长远受益的变革,如何达成共识。在不同的国家,答案不同。但我们必须找出答案。全球化提供了巨大的潜在益处,而各国政策必须确保这种潜力得以实现。”
【1】【2】
(责编:牛宁)
(责任编辑:威展小王)